【論文分享】我國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入庫方案技術要點探討
滇鷹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2024-06-21
2024年4月,《環境科學研究》(第37卷 第4期),發布了《我國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入庫方案技術要點探討》,作者郇環、晁韶良、周愛霞、楊洋、趙小兵,本論文的摘要及主要內容如下:
1 摘要
水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是解決地下水突出問題、確保完成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的重要舉措。入庫方案技術成熟度是項目通過率最大的影響因素。本文首先梳理總結了地下水生態環境調查評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復(含廢棄井封井回填)和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類項目入庫時存在的實施方案目標不明確、缺少因地制宜的具體方案、不滿足相關技術文件要求、缺少前期工作基礎等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建議:①調查評估類項目應明確因地制宜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成果支撐環境管理或后續風險管控修復措施,高度重視全鏈條質量控制;②監管能力建設類項目應充分整合評估現有可用監測井,建設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明確地下水環境監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構建智能高效監管平臺,聚焦地下水環境監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監管軟硬件能力;③防控修復類項目應明確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復必要內容,優先采用工藝成熟、低成本、綠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復技術,充分體現“源?路徑?受體”的系統整治思路,復雜地下水污染區探索建立分區分級管控與修復集成模式。最后從完善技術指導文件、聯合不同部門積極探索可復制和可推廣的技術模式以及統籌謀劃重大項目等方面提出入庫建議,以期為提高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入庫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2 主要內容
2.1 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入庫現狀及技術問題
(1)入庫現狀以調查評估項目為主,持續開展重點污染源調查能力建設類項目儲備實施數量少,項目探索性強防控修復類項目技術難度高,項目聚焦特定領域資金支持力度逐年增強,提高項目入庫質量至關重要(2)入庫技術問題各類項目實施方案或可研報告技術的不成熟是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不能進入儲備庫最常見的原因.其中,調查評估類項目存在實施方案目標不明確、工作內容與問題診斷的針對性較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體方案等問題.監管能力建設類項目存在地下水環境監測井布點不合理、特征監測指標識別不準確、缺少明確的建網原則和方案、不滿足相關技術文件要求等問題.防控與修復類項目存在缺少前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結果基礎、地下水污染范圍和程度不清、修復或風險管控目標設置不合理、未按照相關技術文件要求開展效果評估等問題
2.2 入庫技術要點
(1)地下水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類項目充分依據已有技術文件,明確因地制宜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統籌謀劃調查評估任務,成果支撐環境管理或后續風險管控修復措施高度重視全鏈條質量控制,保障調查數據真實可信(2)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類項目充分整合評估現有可用監測井,建設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明確地下水環境監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構建智能高效監管平臺聚焦地下水環境監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監管軟硬件能力(3)地下水污染防控與修復類項目不能缺失關鍵信息,明確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復必要內容優先采用工藝成熟、低成本、綠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復技術充分體現“源-路徑-受體”的系統整治思路復雜地下水污染區探索建立分區分級管控與修復集成模式
2.3 建議與展望
完善地下水技術標準體系強化合作,試點先行,積極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模式積極申報重點地下水項目,共建美麗中國